盛世大唐灭亡后,北方草原的契丹民族建立了辽国,为这片大地带来了强悍的政权。除了契丹,蒙古和女真也是在北方建立强大政权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别在后来的历史中创建了元朝和金朝。而辽国几度遭到击败,这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便是与这两大民族的对抗。
辽国的建立可追溯到907年,耶律阿保机正式登上契丹汗位,开始实现他吞并大地的雄心。直到1125年,辽国被金国灭掉,历时218年之久。在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并未完全放弃,他们再次建立了北辽政权,然而此政权很快也遭遇了金国的毁灭性打击。契丹人并未就此退缩,他们继续西迁,建立了西辽、东辽和后辽这三个政权,但这些政权最终都被崛起的蒙古所摧毁。
尽管契丹政权经历了无数次的灭亡和重生,这个曾经强悍且顽强的民族,却在最终的灭国后,150多万契丹人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究竟是战争中的大屠杀让契丹人全数消失,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回溯到907年,耶律阿保机当上契丹汗后,他便开启了其逐步扩张的宏大蓝图。916年,他正式将国号定为契丹,并将都城设于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经过三十多年的政权建设和稳定,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决定南下中原,发动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展开剩余79%契丹大军先后攻下了开封,灭掉了后晋,最终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称帝,国号“大辽”。成功占领河南这一中原核心地区后,契丹便开始统治汉人。然而,契丹人对待汉人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尽管征服了大量汉族土地,但契丹实行的是“胡汉分治”的制度——将契丹人和汉人严格分开统治。北方由契丹的统治制度管理,而南方则由汉族的制度掌控。表面上看,这种划分似乎不影响双方的日常生活,然而实际上,这种做法加剧了民族矛盾,种下了不少冲突的隐患。
就在耶律德光刚刚改年号的那年,民间便爆发了连续不断的汉人武装起义。辽国在中原的统治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而这一局面也让辽国的统治陷入了困境。最终,耶律德光不得不撤回北方,途中因病去世。
在耶律家族的后裔们重新复兴了北方的政权,将国号恢复为大契丹后,他们依旧过着游牧的生活,维持着辽国时期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960年,赵匡胤趁五代十国的动乱中脱颖而出,成功建立了宋朝。辽国开始对新兴的宋朝产生敌意。然而,蒙古和女真这两个力量也在崛起,它们开始聚焦大宋,形成了一个充满紧张和对抗的局势。
女真族与契丹的长期敌对关系愈加深刻,加之宋朝的逐渐崛起,使得辽国想要再次南下进攻变得异常困难。最终,辽国与宋朝缔结了盟约,表面上实现了和平。然而,辽国虽然未攻打中原,但金国却趁机发起了大规模的南侵。这场战争导致了宋朝皇室的被俘,最终北宋灭亡。
在灭掉中原政权后,金国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辽国身上。辽国的天祚帝耶律延禧根本没有将金国的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放在眼里,甚至在一次出巡春州时,召集女真族首领前来向他进贡舞蹈,完颜阿骨打也在其中。受到侮辱的完颜阿骨打决定自立门户,称帝建国。天祚帝最终亲率70万大军出征,但惨败而归。
与此同时,辽国内部发生了严重的政变。为了保住皇位,天祚帝不得不亲手杀害了自己的次子,导致父子反目,民心惶惶,辽军的大量士兵纷纷投靠金国。金、宋两国联手抗辽,天祚帝屡次败走,最终被金军俘虏,病死在异乡。
1922年,考古学者在内蒙古的一个古墓中发现了一些刻有奇特文字的石碑,经过专家研究,确定这些石碑刻着的是已久失传的契丹文字。这一发现引发了新的猜测:契丹人是否依然在蒙古草原上生活,只是隐藏了自己的身份?
1986年,内蒙古又出土了一座契丹公主与驸马的合葬墓,进一步证实了契丹人在灭国后可能未完全消失。直到一封神秘的信件揭开了谜底。信的作者是一位名为敖拉丘志德的达斡尔人,他自称是契丹的后裔,并生活在呼伦贝尔。专家们深入研究达斡尔人的文化,发现其服饰既有蒙古特色,又有契丹的影子。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达斡尔人热爱曲棍球,这项运动原本是契丹人发明的,用以训练士兵,而蒙古人并不擅长此项运动。达斡尔人将曲棍球视为他们的民族运动,其球棍也代代相传。
专家进一步分析金国灭辽后,契丹人在西迁过程中遭遇了大规模屠杀,幸存者跟随耶律大石往西建立了西辽政权,但西辽最终也被蒙古所灭。通过在蒙古发现的契丹文化遗迹,专家推测,契丹人的后裔应该是散布在蒙古草原上。
通过DNA比对,专家发现达斡尔人的基因与契丹人的基因高度相似,甚至在云南地区也有相似DNA的群体存在。历史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辽国的多次灭亡迫使契丹人四处逃亡,与蒙古或女真族混居,最终经历了长时间的民族融合,契丹族的原始文化逐渐消失。契丹人曾经的辉煌与他们的文化,几乎在漫长的历史中被遗忘。
可以说,契丹人从建国到灭亡,再到与蒙古的深度交织,历史的变迁让契丹人最终成为了蒙古草原的一部分。
发布于:天津市粤友配资-粤友配资官网-杭州股票配资公司-配资门户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