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思雨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传新
近日,湖南持续高温,不仅白天热,不少地方夜间最低气温也可达30℃左右。持久的高温高湿,不仅让人体感到不适,更可能对身体健康会带来威胁。7月16日,湖南省胸科医院综合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李升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高温危害不容小觑,尤其要小心中暑和心脑血管疾病。
高温暑热,注意防暑
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再加上合并一些慢性疾病,对中暑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自己和家人忽视。
李升炉介绍,在中暑早期可以表现为轻度乏力、恶心,体温轻度升高,进一步发展成为心率增快、血压降低。如果老年人体温大于40℃,出现恶心、呕吐、肌肉痉挛、踌躇或者少尿等,需要立即送医。
预防中暑,要避免正午外出,外出穿透气衣物,居家保持通风,室内温度保持在27℃左右为宜,注意观察尿量。慢性病患者按时服药并咨询医生,调整饮水量,避免脱水或饮水过量。
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气温变化,也是心脑血管的劲敌。研究显示,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会明显上升,高温热浪可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2%。其中,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特定疾病风险最高,65岁以上人群是高风险人群。
李升炉表示,天气炎热,人体散热会扩张体表血管,血液集中于体表,造成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加重心脑血管患者的缺血缺氧反应。同时,夏天出汗多,人体会丧失较多水分,血液容易变得黏稠,导致血黏度升高而形成血栓。
闷热的天气,容易使人急躁,诱发心律失常,夏季情绪不稳定还容易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引起脑卒中。此外,夏天昼长夜短,闷热难眠,睡眠质量会大打折扣,缺乏休息的心血管患者容易发病。加之使用空调造成室内外温差加大等多种因素,均可加剧心血管患者的症状。如果是未经正规治疗的心血管患者,更可出现脑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与时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出现胸口疼、胸口闷,或者是气短、呼吸困难的情况,可能就发生了心血管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如果老年人突然出现一侧肢体的麻木、运动障碍或者口角歪斜,可能是发生了急性脑卒中,需要家属尽快将老年人送医。”李升炉强调,夏季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朋友,血压往往不平稳,需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决定是否需要停药或者减药。患者擅自停药、减药会导致血压波动幅度加大,加重血管损伤,增加心、脑、肾等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老年人也要警惕夏季水果摄入过多导致血糖波动,如果出现明显的心脑血管异常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
如何在高温天气下保护自己
1.保证水充足。夏日高温应该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一般成人一天需要饮水1500—1700ml,夏季推荐饮水量应为平时的1.5倍,即2250—2550ml,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和活动水平来调整饮水量。建议饮用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喝水宜少量多次,不要一次性喝大量水,特别是不要猛灌冰水。
2.温差别太大。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最好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以不超过8℃为宜。
3.运动要适量。夏日炎炎,运动还得继续,可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时做适当运动,避开高温时段,并做好防晒措施。晨跑、游泳、力量锻炼等运动既能增强心肺能力、提高心血管健康水平,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体重。
4.饮食要清淡。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都要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热量和油腻的食物。
5.服药遵医嘱。慢性病患者要按照医嘱按时服药,高血压患者切忌停药减药。定期监测血压,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6.睡眠需充足。充足的睡眠对于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十分重要。应尽量早睡早起,如夜间睡眠不足,可以适当延长午睡时间来弥补。
粤友配资-粤友配资官网-杭州股票配资公司-配资门户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